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章 逃官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    范平秋这一生仕途多舛。

    想当初春华之年,范平秋也算个人才,一十七岁中状元,一十九岁入翰林,二十一岁入内阁,短短五年,一路从司计侍郎做到刑部上书,官居正三品。

    不过可惜后来藩王刘熙造反,金銮殿上称“朕”的换了一个人。是的,范平秋才做了不到一年的尚书,侍奉的君主就换了个人。

    刘熙虽然是通过造反才称的帝,但难得却是个仁明之主。破城时没血洗都城,称帝后也没屠官示威:“苍生百姓,仍安居乐业;文武百官,仍各守其职。吾命天龙,自如日月,当泽披天下。”

    刘熙是个反贼,却是好皇帝。

    宣和第一年的朝野十分平静,除了几数个自动请辞的官员,大家似乎都挺淡定。

    但古语说得好,一朝天子一朝臣,其中的汹汹靡定,阴风暗涛,又有几人能看得透呢?

    宣和二年,内阁首辅突然暴病身亡,大理寺连死因都还没查清,新任内阁首辅就已开始呼风唤雨了,自此之后,范平秋的仕途便开始了它“多舛”的传奇。

    宣和二年,范平秋因反对北上平匈奴,认为时机不对,与内阁首辅梁业年当庭相争,莫明最贬,官降至刑部侍郞。宣和三年,因被诬渎职,又降至礼部司务。同年,又因“不知所谓”的罪名,竟被派到膳房洗碗。当范平秋差点要撞死在灶头以死雪辱的时候,原吏部尚书告老致仕了,当时的御史大夫苏自清提携了他,奏书上请,竟一手将范平秋再提携到了吏部尚书之位。

    这一手可谓起死回生。

    可惜范平秋“生”了还不到半年,当时提携他的御史大夫苏自清突然就被扣了个“谋逆”的大罪锒铛入狱。此乃赤果果的欲加之罪,但当时满朝文武,竟无一人敢挺身说话,只有范平秋拍案而起,连连上书谏言为其喊冤。

    不用多久圣上的旨意便下来了:黜尚书之职,流放岑山,十年之内,不得再入长安。

    同年,苏自清以谋逆之罪被凌迟于午门。

    范平秋收拾了细软,携了妻子,满脸沧桑地出了长安。他临走去了午门的刑台,秋风萧瑟,那台上只有秋叶如雪,及一滩干涸的血渍。

    范平秋对着刑台弹了一首《高山流水》,苏自清啊苏自清,可知男儿有泪不轻弹,我这一哭,可值得你黄泉路上取笑了……范平秋喃喃着这个名字,抹干眼泪,起身头也不回地出了长安。

    风萧萧兮啊……易水寒。

    范平秋被黜之后,在岑山做了一介农夫,出日而做,日落而息,远离了那吃人的官场,是另一番清风明月。

    这样的日子平静了十三年。

    宣和十二年,范平秋其夫人诞下一子,名无讳。老来得子,这算是这十几年来唯一一桩喜事。他先前已夭折了二女一子,心里自然把这个儿子当宝贝看了。

    宣和十四年,范平秋迎来平生第二桩喜事:从都城传来消息,十三年前御史大夫苏自清谋逆一案竟被平反,听说皇帝震怒,揪出了当年促成此案的始作俑者,共计七十二人,最后流放七人,贬官十二人,其余的罚禄三年。

    这量刑可谓轻如鸿毛过水,但真若论起罪责来,当年听信谗言凌迟了苏自清的宣和帝,岂非得自刎谢罪?

    听说皇帝又追加苏自清为廉善公,谥号粹德。范平秋闻此消息,心里只是轻笑,这再多的身后之荣,也换不回一个活生生苏自清了。这世人能还他个清白之名,已是苍天有眼,范平秋仰头长叹,算他范平秋有福,这一生算是可以死得瞑目了。

    没想到,才过了没几个月,更大一桩喜事又凭空砸落在他脑门上:那天范平秋打开自家破旧的木门,迎来一道圣旨。

  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目录下一页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